各位同学、老师:

大家早上好!美好的一周又要开始了,我是初一6班郑彦。今天我校园小讲堂的主题是《弘扬传统节日》。

今年11月30日,我国“二十四节气”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“冬至”又称“冬节”、“贺冬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的一个,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。每逢这天,全国各地都有吃羊肉、喝羊肉汤的习俗,寓意驱除寒冷,有些地方甚至有“冬至吃羊肉,暖和一冬天”的说法。

  上周三,12月21日是今年的冬至。始于春秋,盛于唐宋,延续至今,冬至是我国24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,又是一个被公众熟知的传统节日。在这一天,水饺、汤圆、羊肉汤等好吃食纷纷亮相;在这一天,祭祖、拜师等传统习俗精彩纷呈。可以说,和诸多传统节日一样,冬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,深深打上了中国印记。而且在最近,24节气列入非遗名录,更凸显其重要意义。因此,以冬至为代表的24节气,以及中国传统节日必须被弘扬和传承。

  然而,“传统节日传承难”一直是我们当下无法回避的问题。虽然传统节日留给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,但从总体上来说,我们一提起传统节日,总觉得它是个严肃的话题。比如说,中秋和团圆挂钩,但大迁徙时代让离合成为一种常态;春节和返乡挂钩,但春运大潮又让人望而生畏。于是,传统节日的味道正在消减,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尝试新的替代方式,比如说春节出去旅游。传统节日庄重又保守,趣味性差一些,再加之洋节的冲击和替代方案的增加等原因,关于传统节日的传承问题日益突出。

  弘扬传统节日要“花样翻新”。“不在沉默中爆发,就在沉默中死亡”,传统节日不在时代里创新,就会被时代淘汰。旧传统只有玩出“新花样”,才能融入现代生活,被年轻一代所接受。

  当然,传统节日要保持必要的仪式。花样翻新并不意味着脱离主题,不管我们有多少创新,都要保持节日的根本内核,即换汤不能换药,万变不离其宗。因为只有保持必要的节日仪式,文化才能成其文化,传承才有意义。如冬至要吃饺子和汤圆、喝羊汤等,如春节要拜年、祝福、陪伴等,如清明要扫墓、祭拜、哀思等。有必要的仪式,传统节日才能穿越千年而生生不息。

在与时俱进中保持本色,在不断创新中守住内核,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,就能够适应时代变化,就能够走进亿万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。

谢谢大家,我的演讲到此结束。

IMG_1497.JPG